个人网站向商业网站转型的必备条件分析

电子商务 发布日期:2024/12/29 浏览次数:1

正在浏览:个人网站向商业网站转型的必备条件分析
曾被评为中国十大网民之一的Carboy对于个人主页的发展,总结出如下六种的可能性:   ① 卖给商业网站,象华军的主页,不过据说没有收到现款,或者收到不多;   ② 进化成商业网站,象高春晖天下网,我的《完全上网手册》演变成《上网指南goEway.com》,但必须淡化个人色彩;   ③ 变成公众网站,但又没有变成纯商业网站的,象刘韧的“IT写作社区”;   ④ 因个人主页做得出色,被著名网络公司邀请加盟,成为骨干,这样的例子很多,象大头、Netboy、009、小朱子等等;   ⑤ 自娱自乐,不在乎得失,这累人相当多,占绝大多数;   ⑥ 寻求一些广告点击,赚点小钱,例如“美女网站”之类的。这种网站就很难向前四类网站转型,网络公司也不喜欢聘用做这类网站的人。只要是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网站,大多数人都会象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希望他可以更好地,长期地的发展下去。于是,就引出了“个人主页怎样向商业网站转型”这个话题。   以下,是结合本人的一些实际经验,谈谈我对个人网站向商业网站转型的看法。   注:个人网站与个人主页是一个近似而有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为方便其见,本文一律称个人主页。   哪些个人主页可以向商业网站转型   首先,这个网站,必须是一个有价值的网站。网站没有价值,商业化就无从谈起。一个网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 规模性(量):网站必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包括一定量的内容(页面数),或一定量的用户,或一定量的问量人数;   ② 原创性(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与别人有所不同,这是一个网站异军突起的关键;   ③ 赢利性(有可见的赢利模式):生存,是网站的首要目的;赢利,是网站生存的前提;其中第三点尤为重要,在过去,网站都只是片面地追求访问量,忽视了网站最根本的“生存”问题,所以产生了太多太多的泡沫。如何将眼球的注意力转换成价值,这是现存的商业网站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当个人主页商业化后,也无可避免地要面临这个严峻的考验。   这三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也会带来量变。譬如说,一个网站,将很多平时常见的东西重新整理,做得大而全,成为自己的特色,这就是一个质变(例子:各类的图书网站及软件下载站);为网友提供独一无二的内容或服务,带来了巨大的访问量,完《全上网手册》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如果我们一个网站比喻成一幢大厦,那么大厦的地基及框架就是规模;大厦的外墙及内部装修就是原创;大家的物业管理就是赢利。具备这三者中的其中一个,是个人网站向商业网站转型的基本条件。否则,就不存在所谓的转型问题,而是重新创建一个新网站。 最后,要特别提到一个“版权问题”,这是是个人网站向商业网站转型的最大棘手问题,因为,往往个人网站的发展初期,是利用“侵权”提升其自身的“价值”,一旦要向商业网站转型时,其原有的价值就难以得到法律的保障,至少,需要花费很大的一笔金钱去摆平。   个人主页如何向商业网站转型首先,要明确个人主页与商业网站的区别,做好充分准备:   ① 内容:在这个充斥着Copy&Paste的互联网,个人主页无需考虑太多版权的问题,而商业网站则要处处留神;   ② 技术:商业网站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系统维护、程序编写;   ③ 团队:商业网站需要更为完备的人员组合:领导+管理+财务+技术+设计+编辑+市场,而非象个人主页一样靠单枪匹马的个人英雄主义;   ④ 管理:高效、规范,是商业网站所必须的管理模式,小作坊式的松散的管理模式只会导致失败;   ⑤ 股份:这往往是个人主页向商业网站转型的一个死穴,往往闹得不欢而散的就是因为股份的分配问题;个人网站更多的是由理想与满足感推动,因而不会有利益上的冲突;   ⑥ 资金:以上的大部分内容,如解决版权问题、聘请更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与制作人员,市场的推广,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而不再是象个人主页那种小打小闹的可有可无;接着,变要着手进行商业计划的制订:   ① 市场调查:了解整个行业的市场状况,如用户分布及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等。可以自行进行一些问卷调查,在必要时也可以求助于市场调查公司;   ② 竞争者调查:确定你的潜在竞争对手并分析本行业的竞争方向,形成战略伙伴的可能性,谁是潜在的盟友等;   ③ 财务分析:量化网站的收入目标和战略,详细而精确地考虑实现这个网站所需的资金,包括对网站的价值评估;   ④ 制定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商业计划;制订商业计划的过程中碰到的常见问题   ① 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理性的分析及理据支持,跟着感觉走;   ② 对市场过分乐观,盲目地进入一个拥塞的市场;   ③ 不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对网站未来面临的危机缺乏认识;   ④ 缺乏可见、可行的盈利模式;想了解制订商业计划的细节问题,请参考《如何撰写商业计划》最后是计划实施的过程,只要按照你原先制订的计划,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实施就可以了。转型后的个人主页如何运作 其实,现在你已经是在运营一个商业网站了,不同类型的商业网站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可以出一本书了。   总之,你现在已经跳进了商业网站的汪洋大海,此时此刻,只能送你八个字: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关于个人主页转型问题的解答   1、个人主页可能不采用松散的管理模式吗?如严格的正规化管理是否可能? 假如大家认为松散而不规范的管理可以比严谨而规范的管理创造更多的价值的话,那么,社会上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既然已经确定将你个人主页向商业网站转型,那么严格的,正规化的管理就必不可少。个人主页能否成功向商业网站转型,很大程度,就是要看他能否摆脱个人主页时期的小作坊工作模式。   2、实现严格的正规化管理是否会令个人主页的灵魂丧失? 什么是个人主页的灵魂?纪律散漫?管理凌乱?更新不定时?还是可以完全不顾及版权问题?肯定不是,在我个人看来,个人网站内的个性,就是个人网站的灵魂。但网站面向的是大众,如果过分地甚至极端地追求"个性",就会将网站内钉死在一个小圈子中。实现正规化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剔除以上提到的这些个人网站的种种弊病,并且在个性与大众之间取一个平衡,让他更能适应每一个网民,这样才又机会在更多的人面前推销你的理念,你的个性才会得到更大的张扬。   3、个人主页和商业网站建站的目的有无可能统一? 绝对可以,因为至少有一个目的是可以统一,就是:为人民服务。一个网站只要广大网友有帮助,对于广大的网友来说有存在的价值,他就有价值。譬如说goEway.com,建站的最大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网络,并且深入地了解网络,实现从不懂上网到网络高手。让广大的网友能随时获取他所需要的信息并及时的得到帮助,这跟很多个人主页,譬如说Carboy的完全上网手册是完全一致的。   4、当你的个人主页充满危机和弊病时,当你的个人主页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更大的规模时,你会选择死气沉沉的维持直至没落,还是想方设法寻求更好的更适合发展需要的道路? 无论是个人主页也好,商业网站也好,只要是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网站,大多数人都会象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希望他可以更好地,长期地的发展下去。但是,要清醒地告诉自己,并不是所有的网站都有不断扩展和延续的必要。哪怕是最优秀的网页设计师,也不可能做出象蒙娜丽莎那样经典而永恒的作品。Carboy 的完全上网手册、兔子的渔人码头、边城浪子的回声资讯,这些纯纯粹粹的的优秀个人主页,已经成为了永远值得人们纪念的经典;华军的软件园、黄金书屋,已被招安收编;热点男孩、飞翔鸟的裂变,高春辉在金山卓越的一进一出,有人就此得出了"互联网告别个人主页时代"的结论。其实,我们或者尝试换一个角度去想:适时的放弃,或许能得到一个更长足的进步。譬如说Carboy、Netboy、009、我,都是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跳到了另一个更广阔的天空。   5、如果实现商业化,那么原有网站成员,无论功绩大小,无论多久不参与网站工作,都应该如何处理? 刚才说过,这是个人主页(或者更确切说是个人合作网站)向商业网站转型的过程中最为棘手的问题。我的建议是,要么一开始就将网站的所有权收到一个人手上,要么就白纸黑字的明确各人所占的股份。如果这个问题不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解决,问题只会越滚越大,到最后闹个不欢而散。在确定这个网站所有权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有人妥协、让步,而当出现明显的不满甚至争吵的时候,就要小心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份子,我就劝你及时退出,因为矛盾已经出现了,这个网站必然注定会失败的。   6、公司运做商业化网站如果保留原有松散式管理是否可能? 这个问题跟问题1相似,网站的管理当然可以采用松散式管理,但一定不会获得比严格管理的网站更大的成功,甚至往往会走向失败。但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结合一些IT人的特点,譬如说,编程人员往往喜欢晚上作业,那么白天迟到的话,就不应该太多的责备,或者尝试为其安排一个特别的工作时间表,可能会使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7、个人主页到底有没有商业化可能? 有是有,但成功的例子不多,试想一下,现在中国的个人主页何止百万,但真正能转到商业网站的能有几个?而且,现在去谈他们转型后的成功失败还为时尚早,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不会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就我个人而言看,我比较反对将个人主页商业化,至少,将网站转型不见得就比重新建一个网站容易--以前遗留下的问题太多,当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不好改了。   8、个人主页究竟应该如何实现商业化?   简单的过程是: I. 理清概念:明确个人主页与商业网站的区别; II. 市场分析:确定网站有足够的商业价值; III.
Windows上运行安卓你用过了吗
在去年的5月23日,借助Intel Bridge Technology以及Intel Celadon两项技术的驱动,Intel为PC用户带来了Android On Windows(AOW)平台,并携手国内软件公司腾讯共同推出了腾讯应用宝电脑版,将Windows与安卓两大生态进行了融合,PC的使用体验随即被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