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网站的定位 靠你的兴趣还是靠运营
电子商务 发布日期:2024/12/29 浏览次数:1
正在浏览:个人网站的定位 靠你的兴趣还是靠运营
如果你的个人站月收入过万本篇对你已经没有意义,关于商业站点的规划我会在以后写到,如果你的站点收入在0-9000元/月,我建议您仔细看完全文。
个人站点的赢利是个让很多站长头疼的问题,一开始没流量愁,有了流量没钱赚还愁,赚了点钱却看不到将来的发展方向更愁。为了把这个东西写的好一点,看来今晚要多泡两杯咖啡了。今天的心情不错,公司明天放假,进入值班日程,今天领红包(过节费),虽然只有几K,但心里挺高兴的,毕竟可以让大脑放松一下了。今天公司的王工看了偶的文章,说偶写策划都写出职业病来了,连文章都写的这么干巴,连点故事性都没有,观点再好恐怕也要被许多个人站的站长PASS了。当时嘴上没认错,不过仔细想想,有道理,怪不得人家一个月几十K呢。呵呵,这是题外话。不过从这篇开始,我会尽量避免写成策划书,努力写成故事书,一看就明白的那种,呵呵。
好,正文开始:
在大多数的个人建站过程中,其实有一个问题是许多个人站长没想清楚的,就是你做站到底是为什么,如果就是为了展示个人的一些东西,或者在网络上安个家,那就别想流量了,也别做广告了,那下面的文字你也就别看了。我这里所说的个人站是指那些真正想把个人站做大,做强,最后进入商业化运营的站点,说白了是个创业的过程。好,如果你属于后者,GO ON!
想赚钱,想商业化就别逃避这个问题:运营模式;不摆理论,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来说。
是要“兴趣”还是要“运营”
1998年底,我在网上做了第一个个人站,那时候我迷文学,迷的一塌糊涂,也爱美术,没事瞎画,于是第一个站的名字就叫“书虫的小窝”,没有规划,没有设计,想到什么做什么,那时候没听说过什么网页制作软件,就是用记事本来打,计算机老师告诉我把字打好了,然后用两个特殊的括号圈起来(就是
标签),然后交给他,传到网上就得,不让我用中文文件名,说得用拼音,当时想不明白,也不想,就是想把自己的东西发上去就得。网址一大串,我用稿纸记下来,慢慢一行,一点没浪费。
大概过了半年的样子,也就是1999年中,自己长本事了,HTML写熟了,也知道简单的图片处理了,于是我把“我的文学”分成了若干拦目,估计最少也有7,8类吧,图片也不会分类,干脆不分,见到网上有好图片就保存下来,然后再传上去。后来又加了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明星等等。
就这样,我的站点有人访问了,而且人越来越多了,不是通过计数器看出来是有人给我写信寄到学校。
你说,我这样的站点有运营前景么?没有!
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如果你的站点体现你全部的个性,体现你全部的爱好,那么他只会有一个忠实的访客,就是你自己,所以,如果你想让站点有更高的流量,那么,就必须放弃自己一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兴趣”。
你的站是做给别人看的,不是自己,你要考虑的也不是自己,而是你拟订的人群。这在广告学中称为“定位“,在管理学中称为“项目的立项”。也就是说,在动手制作前,你必须明确你的站点是给谁来访问的,这个人群总体有多大,而同类的站点有多少,是否存在“巨无霸”式的竞争对手。通过分析,选定你相对了解或相对容易了解的人群。好,然后去分析他们的需要,不是拍脑袋,是去问,去谈话。有了这些了解,你才可以动手。
拿我第一个站来说,无论我如何细分文学类别,你想专业搞文学的肯定不来,我一个学生的水平他们看不上;专业搞美术的也不来,道理一样。你以为和我一样的学生会来么,错了,不是每个学生都又喜欢写作有爱画画,我喜欢的明星甚至是他们最讨厌的,这样能成为我站点忠实访问者的人群就太小了,而这么一个小人群消费能力如何呢?大家都上过学,不用多说了,所以,这样的站不可能赢利。
定位是有技巧的,不是说随便找个群体然后搞个所谓的专业的站就完事大吉,一个想要向商业化迈进的个人站,我想他的定位应该符合下面的特征:
1 你所选定的人群应当是你所熟悉的或容易了解的。
2 人群选择上应该具有独创性,如果摸的站点定位于“文学爱好者”“电脑爱好者”“美术爱好者”这样的群体,等于没定位。因为对手强大而自己弱小,成功希望渺茫,试着用下面这样的定位:“不熟悉网络的文学爱好者”,“并不美丽的女孩”,“刚刚走出校门的工作狂”,“左撇子白领”……这种定位可使你的站点避开许多对手。
3 定位要具有可扩展性。当你的站点规模扩大的时候,你要能给出合理的理由对原有定位概念进行扩展。因为你不可能一开始就去争取百万用户,但你的定位最好可以扩展到这个数目甚至更多。
4 目标人群的消费能力。不要说你不准备在网上卖东西给他们,你的广告客户会在意这些,你未来的投资商也会在意。
5 目标群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至少应该是稳定的趋势,否则,目标群的缩小你的站点也随之倒闭。
发现定位错误要立即终止站点开发或推广进程,而不是通过其它手段弥补。
在去年的5月23日,借助Intel Bridge Technology以及Intel Celadon两项技术的驱动,Intel为PC用户带来了Android On Windows(AOW)平台,并携手国内软件公司腾讯共同推出了腾讯应用宝电脑版,将Windows与安卓两大生态进行了融合,PC的使用体验随即被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