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推广 发布日期:2025/1/12 浏览次数:1
因为是前两天又有傻B写长文黑“互联网思维”就是个骗局云云,好吧,雕爷现在来弄篇长文,一次性钉死那些废柴。各位记得,以后再有白痴说“没互联网思维这件事”,你们就让他们来跪读我这篇雄文好了。
首先必须先弄清,什么“不是互联网思维”,免得如同《基业长青》作者曾举例的“总部大楼陷阱”——研究中发现,世界500强的企业,都拥有总部大楼,所以是否可以得出结论,拥有总部大楼是成为世界500强的必要条件?这结论当然荒谬,因为倒果为因嘛。
虽然“互联网思维”这件事,很像一个筐,啥都能往里装,但我们必须谨慎些,如果有些思维方式、操作手法、运营技巧,在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之前就有了,那就肯定不能归结为“互联网思维”。举例来说,所谓的“饥饿营销”就肯定算不上,因为这种营销技巧早在一百年前就出现了,今天以互联网做为售卖平台重新出现,依然无法归类为“互联网思维”。
而我们今天打算定义的“互联网思维”,至少必须是以前人类历史上不曾出现的……哦,其实,我觉得讨论这个好容易啊!来,先让我们看看,互联网首先改变了什么?
所有的企业品牌营销,归根结底先要通过“信息传播”来让顾客做品牌认知,而今天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出现后,最根本的颠覆,首先是出现在“传播学”上——
在传统的品牌传播历史上,无非两大类:付费传播和免费传播,前者是电视广告、杂志广告、报纸广告、广播广告……你能想到的任何收费的媒体,都可以归结为付费传播。后者呢,耳熟能详的另一个名称叫“口碑传播”,只要你的产品、服务真的很好,那么顾客会帮你口耳相传。
传统付费传播层面,我们可以归结为三个特点“模糊、昂贵、低效”——所谓“模糊”,是指受众人群面目模糊,完全不精准,靠,想到这里我就生气,我从小到大,看了无数次卫生巾广告,哭死我算了,苍天!为什么要惩罚我看那么多次“今夜不再烦恼,带护翼不侧漏”的旁白与画面?苏菲!你难道认为雕爷看一万次卫生巾广告之后,就能自动来大姨妈么?!
如果每个男人都能清楚知道卫生巾日用、夜用、护翼、超薄、防侧漏、量大的日子等等莫名其妙单词,你就知道什么叫“昂贵”了。所以就算电视广告的“每千人到达成本”听起来挺低,但事实上,因为不够精准,分摊到目标客户群人头上的广告费用,仍然是非常昂贵的。
再有就是低效,传统广告想尽一切办法想让目标客群相信自己说的,但顾客被骗久了,就是将信将疑。我听了二十年飘柔洗发水能令你像电视里林志玲那样一头秀发,但其实呢?然后听了二十年你的牙齿用过高露洁后能把你家狗都闪一跟头,但其实呢?所以在传统付费广告端,信任问题成了低效的核心。
那么“口碑传播”呢?三个特点“准确、昂贵、低效”——准确就不用多说啦,因为每个人自己的朋友,总会和自己的经济状况、学历见识、消费范围相仿,故而朋友间的品牌力荐,购买成功率通常挺高。但为啥也“昂贵”呢?因为传统时代,哪怕就倒推三五年前,“口碑”是昂贵的,要么通过朋友聚会吃饭聊天(谁埋单?吃饭很贵呀,尤其吃雕爷牛腩、薛蟠烤串,都不便宜呀!)要么通过短信和打电话,如果算“每千人到达成本”,那肯定贵到天上去了。
口碑的低效体现在和电视或杂志报纸比起来——只能用说的,而且你知道,语言的描述往往是贫瘠的(不是谁都像雕爷一样这么能胡喷好不好?)相比之下,电视广告能够通过美轮美奂的画面展现素材,缺点是时间太短,文案必须很短;报纸是可以文字很多,把问题深入,但通常无法配印刷精美的图片;杂志则介于二者之间,画面感赢报纸输电视,文案赢电视输报纸——反正口口相传这件事,吃亏在手段过于简单粗暴,除了说“这牌子就是好呀就是好,不听我推荐你丫吃亏在眼前”外,推 送的力量感不够强大。
好了,妈蛋现在移动互联网来了!一个微博一个微信,构成了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准确、廉价、高效”传播!一次人类历史上“传播学”带来的颠覆,足以改写一切“消费者行为学”的变革开始了。
对了,请你现在去书房一下,赶紧找出来之前出版的一切有关“消费者行为学”的书籍,烧掉。赶紧烧掉,一个字都别再看了。打火机目前已经发明了,你学习钻木取火难道是想变回原始人么?
发条微博,几十个到几万个粉丝收听到,发条微信朋友圈,上百个好友看得见,微信群里扯扯淡,又是一堆从熟人到半熟人听得见——准确,不解释;廉价,唉,那点手机电费和WiFi流量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再有就是高效,你可以贴图片,复制粘贴文字,还可以录短视频发,甚至可以把购买链接发来发去……
全面的颠覆开始了。
一如既往,雕爷总是扯了一千几百字时,才打算引入正题。正题是啥呢?就是我毫不负责、随口胡掰、口吐莲花、舌头满天飞、萌(一声)死你不偿命、但有可能写进未来营销教科书的“互联网思维三大定义”:
一、依托互联网做传播,找到目标客群,也让目标客群认识你,进行参与、互动;
二、以用户为核心进行产品开发,根据找到的目标客群做精准型“窄众产品”;
三、微小改进、快速迭代、以互联网手段收集反馈,迅速改进产品,进行再传播。随着功能、服务、及产品线的完善与扩充,逐步扩大目标人群;
先来看第一条,电脑比电视多了个什么?键盘!手机也是,只要能打字,就是双向的了。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做卫生巾传播,谢天谢地,我再也不会看到了,只要我不手欠点关注,苏菲!你丫一天发一万条微博或微信,老子也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但反过来,如果你是卫生巾狂热爱好者(啊?还有这种人?假设有吧。)恭喜你,你能每天和你亲爱的苏菲整夜做侧漏型互动。
拿小米手机举例,在MIUI初期,没有任何付费广告,但那些潜在用户,就能轻易跑来MIUI的BBS,整日整夜的互动扯淡。而非目标人群,一个都不会来。事 实上,小米1代发布的时候,那些狂热粉丝是流着鼻血听雷军在台上布道的——等等,你猜那时候,“粉丝圈”以外的人,有多少听说过小米?
答案是“极少极少”,几乎没有才对吧?事实上,小米是因为后来太成功了,“出圈儿”了,才被众多非目标人群所知,而我以为,绝大部分品牌,根本不用“出圈儿”,不用为大众所知,只要目标人群追捧,就已经可以称之为成功了。
第二步,既然找到了核心用户,你清楚知道他们是谁,这时,就命令你的“工程师”臣服于你的“产品经理”吧!在工业时代,由于目标顾客面目模糊,没有手段进行廉价而高效的沟通,所以只能是工程师设计出什么卖什么。而今天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你的目标顾客——廉价!高效!可以沟通了!你别再傻逼呵呵“猜测”顾客想要什么了好不好?你们双方手指动动,可以随意大面积“充分沟通”了好不好?!
那为什么是“窄众产品”呢?还拿小米举例,两年前,小米还没今天这样“政治正确般成功”,一次他们创始人之一的黎万强来俺们公司做分享,谈到小米种种策略,我还和他沟通一件事情:小米是典型的三部曲打法——
第一步用边缘产品打边缘人群,
第二步用主流产品打边缘人群,
第三步用主流产品打主流人群。
—— 这打法咋解释呢?你看,小米第一个产品MIUI,事实上是“边缘产品”,95%以上的手机用户根本不懂、也不需要刷机玩ROM耶!喜欢刷MIUI的都是些“边缘人群”,死宅男、程序猿、攻城狮、自认为极客的矮穷丑……废话嘛,但凡拥有宝马M3和大长腿的那些蟀哥,不去把妹子窝在家里天天刷ROM?你说一个 我认识认识?
小米第二步,在吸引足够多的目标顾客后,开始“用主流产品打边缘人群”,说实话,小米一代1999元很便宜么?不算便宜,因为那时候低于一千元的安卓机也有 的是。但1999这个相对主流的中级价位,配上“发烧级”这三个神奇字眼,在“边缘人群”身上起到了化学作用。目标客群直接被引爆。
当时我和黎万强扯淡的时候,是2012年上半